心理科普 | 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或者相似的特性,从而经常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认为对方也应该有同样的感受和认知。

投射效应的表现形式

一是感情投射,即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

二是认知缺乏客观性,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这些人或事上进行美化或丑化的心理倾向,失去了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泥潭。


投射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有投射和被投射的时候。如有的人对别人有成见,总以为别人对他怀有敌意,甚至觉得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带有挑衅色彩;自己喜欢议论别人,就总认为别人也在背后议论他;还有的男生或女生暗恋上自己喜欢的异性时,总认为对方也喜欢自己,在观察对方时,总觉得对方对自己有意,对方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友好的表示,甚至一句玩笑话,都会被他(她)误认为是爱的信号。


投射效应的心理实验

心理学家罗斯做过这样的实验来研究自我投射,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48名大学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园内走动,并且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可见,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

小明平时习惯用摔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一旦与谁闹矛盾,就会摔门而去。一天,在寝室中,小明正在兴奋地打游戏,这时,小亮进宿舍,关门的时候发出“砰”的一声。小明一下子就火了,摔掉键盘,怒气冲冲地对小亮说:“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揭密“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反应了最普通的人性

如果我们深究“投射效应”形成的原因,会发现这种现象其实揭示了一种普遍的人性:

人是靠推己及人来反向自我保护的动物

就像人人网时代的文章里的一段话:

每个人因为出身环境、成长经历、外表、家庭、财富、教育等等一系列先天或是后天的复杂因素的不同,必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待人接物的准则。

而我们人生的过程就是用尽一切方式来不断证明自己价值体系的合理性。

对于任何和自己的“正确理念”相悖的人和事,有些人会毫不留情地嘲讽,不屑,攻击,谩骂,甚至战争,不惜一切代价来证明别人的错误以便来维护自己的价值体系的正确。

更简单地说,人们倾向于觉得自己的想法才是对的,凡是跟自己相对立的就是错的,这就是人类的本能。

学会辨别与“利用”自我投射



既然是一种本能,“投射效应”当然无可避免,但我们仍然能够有意识地减少它对人际交往产生的消极影响。

在与人交往的前期,由于彼此缺乏认识,往往会不自觉的将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对方身上,从而确定一种交往时身份的定位与话语的选择。但随着双方对彼此的了解增多,你就会发现你们之间不一致的地方,就会逐渐摆脱“投射效应”的影响,转而认识一个更真实的对方。

心理投射效应的社会作用

在很多时候,社会化的过程就是让个体倾向于接纳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是一致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也会着重于宣导“如果你xxx了,那么别人也会xxx”这样的句式,我们不讨论这种言论的正确与否,但是现实是这种语句切切实实的存在我们的周围。所以自我投射在构建社会个体的过程中被强化了。反过来说,在同样的社会体系下,确实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也更为接近了,因此也很容易在这些习惯与习俗上通过自我投射去理解以及接触他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