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翔心理
个人中心
搜索
心翔心理
文章详情
副标题
说脏话是怎样的心理?
你会在什么场合下爆粗口?
说脏话你是为了发泄情绪?
还是增进友人之间的感情?
弗洛伊德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人的攻击本能——说脏话是在满足那些被压抑了的攻击愿望。
对此,美国心理学家和脏话专家迪蒙瑟杰这样解释:“咒骂是人类的原始本能,甚至是人类灵魂的止痛剂,因为咒骂能让我们的脑子自由。”
01
脏话满足我们的攻击本能
越压抑就越需要得到即刻的发泄。
在我们所能采用的宣泄途径中,说脏话无疑是最容易实现、起作用最快速最直接的选择。
要宣泄就要有出口,事实上,人们一直也在充分利用身上的出口表达攻击:瞪眼,通过眼睛流露出愤怒和怨恨;还有人喜欢用吐沫啐人,也是一样道理。
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候真的想结结实实地把某些人揍上一顿。
但事实上,绝大部分时候你没有碰过他们,最多只是骂几句FUCK OFF而已――多数时候还是在背后骂的。
此时,这些脏话就代替了你的拳头。
因为脏话本身就有许多龌龊、暴力的意思,而人们想到脏话,随之而来的想法一定是底层,暴躁,危险等消极词语。
打一个人,是为了让对方痛苦,那么将脏话作为消极的、肮脏的信息传递给他/她(即使是自言自语,人的潜意识也会这么认为),不是同样达到伤害他他/她,让他他/她痛苦的目的了吗?
于是,通过咒骂的发泄,揍人的愿望消失了。所以说任何东西都是有益处的,包括脏话,否则人们早就在不断的斗殴中死光了。
另外,在某些特殊的场合,说脏话能帮助我们更快地融入团体。
如果一群朋友邀请你参加派对,在场的每个人都在抽烟,你就很难不抽,哪怕你其实很讨厌抽烟这种行为。
同样,当大家都在曝粗口,如果你独善其身就显得有些另类,因为一句带着SHIT的脏话,“高雅的人”在“得体的场合”是不能说的。
而一旦你也曝出粗口,立刻表明你是“我们的人”,你们之间的谈话是“我们的谈话”,于是,朋友之间的心理鸿沟瞬间被拉平,轻松愉快的氛围即刻形成。
02
女人比男人说脏话少吗?
没有任何实证支持,性别是决定说多少粗话的因素。
美国语言学家托马斯·穆雷在记录下4000名男女学生的谈话后发现,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脏话从他们嘴里蹿出来的时间比例一样多。
实际上,我们头脑中女性不说脏话的观念,只是来自那些穿梭在办公室,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形象。
在一些边远农村,不少妇女可以扯着嗓门隔着一条马路相互对骂,其运用脏话的熟练程度常常让男人也瞠目结舌,甘拜下风。
而绝大多数现代女性在公开场合尽量控制自己的言行,主要是受到社会教化的影响。
通常,社会大众对说脏话的男人更为宽容,认为他们不拘小节,甚至有男子气。
而女性如果在公开场合说脏话,需承担的压力比男人则高得多,所以她们需要更大的勇气面对周围人的评价和眼光。
这可能是因为,男性天然地在性活动中更为主动,性对于男人来讲本身就具有攻击的色彩。
因此,很多指向女性下体的脏话,从男人的嘴巴里讲出来,攻击的意味更多、更浓烈。
而由于女性在性活动中的接纳角色,性本身让女性联想到的攻击色彩就较男性为弱,所以一般意义上的脏话也相对较少地被女人使用了。
03
谁更爱说脏话
在一般人印象中,在说脏话方面,男性总比女性表现得更为踊跃。
例如,男性第一次说脏话的时间更早,频率更高,使用的咒骂词更具侵犯性……
在一项长达10年的对脏话及其社会效应的研究中,美国语言心理学家蒂莫西·杰弗发现,作为一种脏话的发布平台,“男厕所中的涂鸦文字比女厕所中更具意味,更令人难以接受。”
然而,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网络计量学专家迈克·泰沃尔德的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演进,脏话的发布平台已由厕所转移到网络,而今年轻人在说脏话方面做到了“男女平等”。
美国语言学家托马斯在记录下4000名男女学生的谈话后也发现,不管男生还是女生,脏话从他们嘴里蹿出来的频率是一样高的。
澳大利亚的露丝·韦津利在其新书《脏话文化史》中,发布了这样的观点:“女人没有任何不适合说脏话的先天条件。
无论从神经、身体结构或生理机能来说,说脏话的构造都是两性相同的。”
人的大脑里有一个“脏话制造机” 这构造的核心就是“边缘系统”,它是大脑中影响和控制情绪的重要部分,环绕在大脑两半球的内侧,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状部分,将大脑中心的空腔——脑室包裹起来。
虽然直到1952年,美国精神保健研究所脑进化和脑行为研究室主任麦克莱恩,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正式提出“边缘系统”的概念。
但早在5000多万年前,爬行类生物称霸大陆的时候,边缘系统就开始进化了。
因此,边缘系统是大脑中最原始的部分。在边缘系统中,还保留着生物进化成人类之前的特性,或者说,生存所必需的原始本能和感情功能。
1885年,法国医生图雷特发现,一些边缘系统受损的人,会出现罕见的精神失调。
这种疾病后来被命名为“图雷特综合征”。
有的患者脸部抽搐,或发出清喉咙的怪声,还有10%~20%的患者则会出现“秽语癖”的症状,他们根本无法控制自己,脏话如溃堤的江水般滔滔不绝。
这就不难理解了——控制核心的构造平等,说脏话的频率自然平等。
那为什么大家普遍认为“男性更爱说脏话”?
露丝·韦津利的分析是“男性咒骂大多在公共场合”。
言下之意是,女人们说脏话的频率并不比男人低,只不过,女人们更喜欢在背地里捣鼓。
而在男权唱主角的传统社会中,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的男人则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们的脏话自然也就格外引人注意。
说脏话作为人类远古时代就具有的本能,它对人的生存以及社会化有着重要意义。
甚至可以说,正是源源不断的脏话,让人类生活得更幸福、更和谐。这样说,绝对不是夸大其词。
04
说脏话的人更容易获得信任?
“我他妈的真想抽你!”
2004年10月,电影《天下无贼》的发布会上,导演冯小刚吼向一位记者,后者所在的媒体不久前曝光了冯小刚的家庭住址。
“你们做了一件很无耻的事情,就是把我家的地址登在报纸上,现在天天有个神经病在我家楼下截我,你们有什么权利打扰我的正常生活?”
冯小刚当然没有真的动手。
不得不承认,总有一些时候,我们很想把某人结结实实地痛揍一顿,但理智又告诉你,这不可以。
怎么办?
露丝认为说脏话的好处就在于此:“你可以在象征层面上使用暴力,这样既达成了目的,又避免了伤害人身体——这是一种双赢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莱因霍尔德·阿曼这样描述咒骂的发泄机制:“人一旦火冒三丈就会变得亢奋。脏话和侮辱性的手势能缓解人的激动情绪。”
打嘴仗会降低人的攻击性,骂人者把污言秽语当作武器,被骂者则会在言语恐吓中变得气馁,肢体冲突因此得以避免。
动口总是比动手更能容易获得人们的谅解,但说脏话的“好处”并不仅限于此。
荷兰人曾经作过一项研究,将一份证词记录中的脏话全部删除,然后和原文一起分别给人阅读。
哪一份看起来更加可信?答案是“未删节的脚本”。
想要获取信任吗?说脏话吧。
05
聪明的脏话和愚蠢的脏话怎样分
在朋友或者一个团队间,“被许可的脏话”甚至可以充当增进感情的纽带,使成员产生“我们是一伙儿的”认同感;或者你可以称它为“社交咒骂”。
钱钟书在《围城》里刻画过一位校长高松年,他与人打交道时八面玲珑。
能对政治系的师生大谈国际关系,能和文学系学生探讨“诗歌是民族的灵魂”,和军事教官谈话,“他妈的”也会脱口而出,那教官惊喜地刮目相看,引为同道。
大多数男性对这种方式并不陌生,尤其是在酒馆、更衣室或者运动场,这些地点象征着逃离了批评自己说脏话的人(主要是母亲、妻子或小学老师)的限制,在这里,脏话是男性之间关系的润滑剂。
这种润滑剂之所以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因为它们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藩篱,不论是什么身份、地位,在说脏话时都是一样的、有着基本生物特性的人。
澳大利亚旅游局的宣传攻势证明,“脏话”也足以拉近国家间的距离。
他们最近的旅游宣传标语是“你他妈的在哪里?(So where the blood hell are you?)”隐含的意思是让人快行动起来,到澳大利亚旅游。
但澳大利亚人那纯朴热情的邀请,在英国人看来简直是不堪入耳。
想想2006年世界杯决赛上马特拉奇对齐达内说了什么?
英国唇语专家杰西卡·里斯根据口型,认为马特拉奇说齐达内是“一个恐怖主义娼妓的儿子”。
法国电视台解说员认为,马特拉齐对齐达内说的是“你是意大利养出来的一条忘恩负义的狗”。
这句话激怒了整场比赛表现出色的齐达内,最终一头撞倒马特拉齐,也撞碎了自己再夺世界杯的希望。
脏话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有聪明的脏话,比如那些充当润滑剂的脏话;也有愚蠢的或者失控的,像那些发泄情绪的脏话。
对于后一种情况,应该考虑情绪控制,或者用更容易让社会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幽默就是一个好的选择。
06
不同民族脏话也不同
有人总结过,在脏话用语中,美国人更偏好排泄物,荷兰人则专攻病痛,而俄罗斯人的脏话全部与性有关。
但是无论哪一种语言,“家人”都往往是脏话攻击所绕不开的靶子。
以中国人为例,进行人身攻击喜欢从祖上找原因,喜欢一代代向上追溯。
《围城》中,主人公方鸿渐乘坐的长途汽车发生了事故,急火攻心的司机便一路骂骂咧咧,中心思想无非是“愿意和汽车的母亲以及祖母发生性关系”。
按照易中天的分析,中国人喜欢将对“他人”的定位放在整个群体中去考察,骂起人来也是“顾左右而言他”。
相比起来,生活在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波斯尼亚人,围绕对方家人的脏话就诙谐多了——“愿你的小孩在电路里玩”“愿你妈在学校的会议上放屁”。
除了母亲等直系亲属,露丝·韦津利在她的《脏话文化史》中还特意提到了,保加利亚人在咒骂中会特别提到对方的阿姨。
保加利亚人的阿姨有什么特别的吗?
一个保加利亚人说,“阿姨”之所以被列入咒骂单词,不在它的意义,而是其发音“Pichkata”,一连串的爆破音,很好地宣泄了咒骂者的情绪,又以阿姨替代了直系亲属“母亲”,而降低了辱骂的刺激性。
相对而言,不会直逼对方的内心。其实,对于习惯于以母语审视世界的我们来说,要说脏话发泄同时还想降低负罪感,不妨躲到外语的租界去。
07
什么情景说脏话
运动场是脏话滋生的地方,特别是足球这种对抗激烈的运动。
情绪高亢的运动员容易说出具有攻击性的语言,让比赛更具火药味,有时候连裁判都没有办法控制住局势。
让人记忆犹新的是2006年世界杯决赛上,马特拉奇与齐达内之间的冲突。
朋友之间打牌,这是又一个经常可以听见脏话的场景。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脏话都是无意间脱口而出的。
还有人觉得这时说脏话可以让游戏更刺激,同时拉近朋友之间的距离。
童言无忌,孩子之间经常会交换刚学到的脏话,并以此为乐。
而在发生争执时,这些语言更是派上了用场。
当孩子们在大人面前使用这些语言时,他们会观察大人的表情,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是否继续说。
分享
发表评论
登录评论
匿名评论
提交
提交
首页
联系电话
门店导航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