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翔心理 觉慈老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人一听到心理咨询就害怕,觉得好像自己有病,是异类一样。有些人认为这是中国独有的情况,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确然,在心理健康理念普及得更广泛且深入的西方,人们对于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接受程度会更高一些。
相比之下,中国部分人群对此依然保有一些狭隘的偏见和误解,比如,认为心理不健康就意味着人疯了、傻了,脑子有病是非常丢脸的事,只有傻瓜或者懦夫才会心理不健康。
这类愚昧落后的观念阻碍着人们在感到内心不适时去寻求恰当的帮助,有时甚至贻误了病情,酿成悲剧,是非常需要被澄清然后淘汰的。
但是,哪怕是在对心理治疗接受相对良好的人群和地区中,当人们真的要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敞开心扉时,其实内心都会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这是由我们人性中的防御机制产生的。
趋利避害、自我保护,是防御机制的主要功能。而当我们要在一个陌生人前敞开心扉时,就意味着要将自己内心深处最隐秘、最痛苦、最脆弱的部分展现出来,甚至有些部分是我们自己都难以面对的。
而且,我们不知道将这些部分展现出来时,对方会怎么看待我们。人是社会的动物,他人对我们看法如何、是否认同,或多或少都会对我们的自我认同产生影响。将自己的心袒露出来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程度真的难以言喻。
人很需要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拥有掌控感,才能活得安全而踏实,这也是防御机制在勉力去做的事。但当我们开始深挖自己的内心,探寻一些痛苦或问题的缘由时,常常会感到迷惑混乱,无从下手。
这时,人就容易陷入失控感中,而这往往会引发新的恐惧与焦虑。所以很多人面对事情时会说“想不明白就不要想”,原因就在这里。
这世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或者困惑,而能够克服上述两种恐惧来做咨询的人,其实非常了不起。我经常对我的来访者们说:“你们是真正的勇敢者,因为你们敢于面对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事。”